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台電隊長——張秝芸

張秝芸是新人嗎?非也!就是「小毛」張禎尹啦!張秝芸是於企排七年加入,九年缺席一年,11年以229分寫下個人新高,並榮膺最佳主攻手,是台電女排隊隊長。練射箭反曲弓、就讀中正大學的弟弟張誌清,今和媽媽一起到球場幫她加油!男子組方面,台電連勝之路依舊暢行無阻,雖然在第二局讓長力男排以25:23扳回一城,終場仍以3:1獲勝,開心笑納14連勝。台電男排隊執行教練李世家表示,台電是支老字號球隊,近兩年補了幾位新血,補強球隊體質,其中8月8日補進的許紋誠球技算比較成熟的,下半季在球隊遇亂流時,許紋誠只要被換上場,「止血」效果極佳,這一點讓他很滿意。高中一畢業就加入台電的林宜暉,李世家給了他很多機會,一開始有些人持不同意見。「沒錯,隊中很多老將都還很好用,但我必須看遠一點,而阿暉也沒讓我失望,雖然經驗還是嫩了些,但現在攔網都跟得上,就是處理球細膩度還不夠。」至於剛理了顆小光頭的詹旻翰,減重十公斤後,整個人變輕盈了,空中滯留時間拉長,移位也更靈活了。李世家說:「我很看好旻翰,他方方面面都挺平均的,打法全面,是很有未來性的攻擊手,就是出手有時急了些,威脅性因此降低。」
(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127/998949/)

身高180的「小毛」張秝芸是個全方位的選手,無論主攻、攔中或是舉對都難不倒她,舉凡攻擊、修正、防守她更是皆有所擅長,在場上的她動作優雅中帶著霸氣,其穩定又積極的表現也讓她成為台電及中華女排所倚重的對象,現任台電女排隊長的她,英姿颯爽、率真不做作的性格也深受球迷喜愛,在場上的小毛雖然凶狠犀利,是值得大家信賴的領導者,但在場下的她卻愛玩又調皮,是個既成熟又可愛的大女孩喔!(來源:排球筆記



)

台灣隊長——陳建禎

陳建禎(1989年11月20日),台灣男子排球運動員,
位置為
主攻手。2015年加盟中國男子排球聯賽福建師大排球隊
為臺灣首位加盟中國聯賽的選手,也是繼
黃培閎後,第二位旅外的排球選手。
曾入選國家青少年隊、國家隊,擔任隊長。2014仁川亞運擔任中華代表團開幕典禮掌旗官,這也是第一次由排球選手來擔任中華隊掌旗官。
2017年受到V挑戰聯賽
大分三好白鷲邀約前往試訓
(來源:維基百科)

「台灣隊長」陳建禎結束中國排球聯賽賽程,上月返台,短暫休息過後,週日搭機前往日本福岡,參加V-LEAGUE大分三好隊球團所提出的試訓邀約。
陳建禎此次試訓為期一個月,期間食宿交通皆由大分三好球團招待,通過試訓後,陳建禎有望成為台灣首位登上日本V-LEAGUE(職業聯盟)的男子選手。
大分三好是上季V-LEAGUE二級(挑戰聯賽)冠軍,但最終未能通過升級賽的測試,新球季將繼續從二級出發。大分三好早在2011年就開始關注陳建禎,當年還曾來台移地訓練,和當時陳建禎所屬的MIZUNO隊進行了多場友誼賽,礙於學業和兵役問題沒有進一步的發展。
陳建禎在中國聯賽繳出漂亮成績單,大分三好隊球團認為時機成熟,希望能網羅這位好手到麾下,幫助球隊重返一級舞台。
今年二月,大分三好展現十足誠意,球團一行人,包括總教練、助理教練、管理以及訓練員,親自飛抵臺灣和陳建禎見面,雙方相談甚歡,並當面提出此次試訓邀約。
過往大分三好在外援的選擇上都以力量型的洋將選手為主,期待陳建禎的加入能提供以往不同的元素及化學變化。
對陳建禎來說,到日本打球一直是他長久以來的目標,現在能有機會實現,心情非常興奮,他並期許用最好的表現為試訓留下美好的結果。

中堃小鮮肉——陳顥文

「是你的怎麼樣也跑不掉,面對現實吧!」陳顥文目前就讀中原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二年級,國中時由於沒有特別想唸書,因此家人就讓他到高雄市立福誠高級中學打球,開始排球人生。

·排球世家 仍需自我努力
出生排球世家的陳顥文,父母親為曾任國手陳映仁及林月霞,加上去年入選U19亞青女排隊的妹妹陳姿云。即使如此,陳顥文並沒有任何鬆懈,仍靠自己的努力,謙虛地學習,他表示,很謝謝父母偶爾傳授的打球經驗。而家人也時常到比賽現場給陳顥文加油打氣,他說:「我不太會因為這樣緊張,反而會更想表現給他們看,賽後還可以一同檢討,非常開心。」

·自由轉練攻擊 漸漸得心應手
從自由球員練起,現在轉練攻擊手的陳顥文,由於當時身高抽高至180公分,在教練鼓勵下決定試試看,他提到,剛開始實在不太習慣,很多球技上的問題都要請教學長及老師們,後來才逐漸漸入佳境。談到球技最大進步是在國三升高一,那時接觸到沙灘排球,讓原本彈性不太好的他,因為沙子的關係有所進步。

·企業聯賽加持 更上層樓
陳顥文在企業男女甲級排球聯賽中效力於中堃窯業隊,他認為,打企聯可以適應高強度比賽,也可以看到很多學長們打球


的技巧,收穫豐富之外,也讓他在大專排球聯賽能好好發揮所有經驗,拿出應有水準。

·感謝每位親朋好友 給我鼓勵
在這條排球路上,偶爾會有打不好的時候,導致自己心情也跟著低落,陳顥文說:「感謝我的家人和以前到現在帶過我的教練,及支持我的朋友與粉絲,在我真的遇到瓶頸時,給我鼓勵、給我安慰,讓我可以繼續堅持下去。」他也特別感謝女友,有一次突然蹺課從臺中衝到陌生的屏東看他比賽,給他鼓勵。

「是你的怎麼樣也跑不掉,面對現實吧!」未來,陳顥文希望球技能更加進步,畢業後進入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打球,服完兵役再找個穩定工作。他也期許今年大專聯賽能進入四強,在比賽中學習到更多。
來源:http://www.ssu.org.tw/news/news_content.php?nid=7712&key=5bGP5p2x

中堃男排教練——鄭逸翔

鄭逸翔,曾經獲得企業六年最佳舉球員獎的殊榮,自從2014年開始擔任台灣代表隊的助理教練,年輕又上進的鄭逸翔在褪下選手身份後,也曾擔任過教職,現在主要以國家隊的教練任務為主,此外,下半季開打的企聯,鄭逸翔也將升格為執行教練,執掌中堃獵鷹的兵符!




#台灣 #排球 #世俱杯 #助理教練 #中堃獵鷹 #執行教練 #鄭逸翔 #巴西 #舉球 #最佳舉球 #企聯 #Brazil #mensclubworldchampionship #Taichungbank #volleyball #taiwan #coach #assistantcoach

來源:@lovetaiwanvolleyball

美津濃主攻——許美中

記得那是一個大雨滂沱的週末午後,不能出去打球,只好在家無聊的轉著電視頻道,突然看到體育台在直播高中排球聯賽冠軍賽。
印象中當年決賽戲碼又是華僑對豐商,自從陳建禎畢業後就沒在關注HVL的我,對所有球員都很陌生,自然也沒有特別支持哪一個隊伍。看了幾球之後,我突然決定換好衣服,殺到紅館看現場的比賽。因為有兩個球員突出的表現,深深吸引了我,其中一個是蔡家豪,另外一個,就是許美中。
除了球技好的不在話下之外,許美中更吸引我的是他深邃五官下,散發出一股憂鬱的氣息,那是一張一般高中生不會出現的面容,更是人生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不會有的印記。一看到這個美少年,我彷彿看到他內心許多哀愁,更多的是不得已的無奈,也因此,讓我對他更多了份好奇。
但也是因為這嚴肅的臉孔,讓人不敢輕易與他接近,或許那是出於一種不自覺的自我防衛,也可能是人生的悲痛,帶給他沈重的壓力。知道他這個人這麼久,我也是近幾年才跟他慢慢熟識,旁敲側擊的了解到美中背後的故事。
外公是荷蘭的傳教士,不但給予美中俊俏的外表、壯碩的體格、也讓美中從小就展現運動的天份。但我想影響美中最多的,還是對於信仰的認識。一出生就受洗,在家人都信奉天主教的環境下長大,美中的心裡就只有天主跟聖母瑪利亞。國小開始接觸各項運動,最後在跆拳道、棒球、籃球等運動中,美中選擇了排球。或許應該這麼說吧,是排球選擇了美中,因為當時學校只有排球有校隊。國小畢業時,各個國中教練都會來物色好的球員,當時美中的程度並不好,竟然沒有一間學校願意挑美中。就當美中自我安慰說「那就就近找間學校唸書也好」的時候,鶯歌國中的林育豪教練向美中招手。
因為去念鶯歌國中要住校,對當時一直是媽寶的美中來說,有點排斥。後來在同為運動員的媽媽鼓勵與勸說下,美中開始了住宿生活,也展開人生正規的排球訓練之路。美中說:「從小就聽媽媽以前得過很多獎牌的故事,甚至拿過桃園區運跳遠冠軍。所以決定要像媽媽一樣,甚至拿更多獎牌。」美中的表現一開始並不是特別突出,在艱苦的訓練下常常會思念家人,還曾經膝蓋發現碎骨,休息了一段時間,對於年紀輕輕的美中來說,心裡的苦除了換成淚水,就只能往肚裡吞。幸好媽媽不時給予正面的鼓勵,告訴美中說:「這些都是老天爺給的考驗,一定要自己去克服,不能這麼輕易就被打敗。沒有人都是順遂的,要懂的把考驗轉化為自己的經驗。」才讓美中度過最難熬的適應期。國二開始,美中就當上球隊先發,並在國三,替鶯歌國中贏下隊史第一座國中甲組排球聯賽的冠軍杯
當時已經是所有國中最大隻的攻擊手,美中自然獲得許多排球名校的青睞,紛紛表示想要美中去就讀的強烈意願。最後,美中聽了國中教練的建議,進入新北市的排球名校,華僑高中。
眼看排球之路就要平步青雲的美中,卻在國三時遭逢人生第一次變革。某一天,爸爸下班後騎機車載美中要回家的路上,發生了重大車禍。車禍發生當時,爸爸為了保護美中,把所有傷害都自己擋了下來,美中毫髮無傷,但爸爸卻因此身受重傷。美中形容當時的情形,說他何止震撼,是崩潰了!爸爸躺在醫院一陣子後,有接回家靜養,沒想到幾個月後,一次餵食的過程中嗆到,狀況每況愈下,最後在美中升高一的暑假離開人世。
「爸爸是個嚴父,但我們關係還是很好!我們很親啊!」現在說來口氣輕鬆,但從美中的眼神當中,還是嗅得出悵然若失的落寞。進了華僑高中,美中高一就站上先發的位置,甚至高二時還獲得高中排球聯賽最佳發球員。為此,蔡家豪選手還特別向我透露一個美中的小秘密,他說:「他(美中)剛進來就有點大頭症啊!因為他當時國中最大隻欸!不過後來就很認真了!」沒想到,美中高二時,第一次代表台灣出國比賽的時候,左肩受了傷,高三時換右肩受了傷,總共開了三次刀,前前後後經過兩年左右的復健,才在大二的時候重返球場。

 來源: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27177

助理教練——蔡家豪

「阿蔡」蔡家豪是國訓男排隊另一亮點,妙的是,他國小畢業時才148公分高,還曾因練球太苦而打退堂鼓,雖然目前185公分的身高在男子排壇不算高,但以「態度決定高度」自勉的他,仍靠極佳的彈性和爆發力,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民國80年1月4日出生的蔡家豪是新北市人,就讀積穗國小三年級時,排球隊到班上選材,「每班選最高的十個,選完九個人後,我和另一個同學差不多高,老師就說隨便叫一個。」蔡家豪因此吊車尾進入排球隊。
進了球隊後,蔡家豪因為要補習,跟球隊練習時間不多,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撿球。暑假時蔡家豪跟著球隊按表操課,「每天要練習兩次,那時的我覺得練球實在太辛苦了,所以決定退出排球隊。」
小學四年級時班上選社團活動,「沒人選排球,我想之前打過就加入了。」結果他的成績是社團裡頭最好的,老師問他想不想重回排球隊?就這樣,蔡家豪和排球再續前緣,加上家人非常支持他打排球,便從積穗國中、華僑高中到臺灣師大男排隊,一路走到現在。
就讀華僑高中二年級時,蔡家豪幫助球隊在HVL全國高中甲級排球聯賽勇奪三連霸,打出個人代表作,並代表國家參加世界中學生排球錦標賽,拿到冠軍,也曾在2008年亞洲青少年排球錦標賽獲得第五名,讓他愈打愈有信心。
透過參加國際賽,蔡家豪視野更加寬廣,獲益良多。「我最欣賞日本隊不放棄任何一顆球的精神、對排球的熱忱,以及離開球場時,整理得很乾淨的好習慣,跟他們對戰過幾次,也看過他們的訓練,讓我印象很深刻。」
臺灣師大二年級時,蔡家豪獲選為大專排球聯賽最佳攻擊球員,並在企排七年開始打企業排球聯賽,其中七年和八年他都披美津濃隊戰袍,企排九年因大學畢業後,當實習老師而缺席了一年。
實習半年後,由於距體育役入伍時間有半年的時間空著,蔡家豪到積穗國中當體育老師,也接了班導。「有時候會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走教職這條路,但看到學生進步,就會很有成就感,替他們高興之餘,也讓自己對教育有更大的熱忱。」
在積穗國中代課期間,蔡家豪代表中堃窯業打企排十年上半季,「最大的困擾是,平日要上課,沒時間參加訓練,跟隊友間默契不夠,但能重回企業排球聯賽這個戰場很開心,我很珍惜可以打球的日子。」企排十年下半季改披國訓隊戰袍迄今。
雖然蔡家豪身高185公分不夠高,但他彈性佳、爆發力強、打點好,邊陲和後排攻擊都很犀利,是位打法相當全面的攻擊手,企排十一年開賽以來表現亮眼,幾乎每一場比賽得分最高的,不是他就是「黑狗」陳建禎,成為國訓隊得分雙箭頭。
今年六月蔡家豪以助理教練身分,率中華隊赴緬甸參加亞洲U23男排賽。「印象最深刻的是對印度跟中國之戰,因為我打亞洲青少年錦標賽時兩場都以2:3輸,賽前我就跟黃鈞璟說,這次要討回來,果然穩穩拿下這兩場勝利,真的很開心。」
打了這麼多年球,蔡家豪說:「如果沒有排球,就沒有現在的我,應該很多人都說過這句話,但真的就是這樣。排球讓我認識很多很值得信任的朋友,也因為排球是團體項目,讓我更懂得如何跟人互動,以及待人處世的道理。」
對攻擊手來說,身高對於在球場上爭取制空權是很重要的,蔡家豪也很清楚自己身高上的不足,但他並不因此自我設限,而是更努力練習,用彈性和爆發力來彌補身材上的劣勢,「高中時真的練得很辛苦!」他說。
張建邦學長一句:「態度決定高度。」也給了蔡家豪很大的啟示。「高中時沒有什麼想法,但到了大學,看到聽到學到的事情很多,很能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意義,會更想去做好每一件事,也想學習更多不一樣的東西,充實自己。」

小羊——楊怡真

104年企業11年男女甲級排球挑戰賽,5日在台北市立體育館開打,本年度亞軍中國人纖聯賽打完後經過一周,球員還未鬆懈於這次比賽對陣排名第四名的匯竑國際,最終3:0完勝。
從自由球員的角色成功轉型為舉球員,甚至被選進排球最高殿堂到中國人纖女排楊怡真表示,國小至國中基本底子是自由球員開始練起,在國中後期一度接觸舉球領域,但未能上手最終成主攻手,升上枋寮高中,在高一的暑假被教練從自由球員轉練舉球員位置。
中國人纖主舉楊怡真接觸舉球角色時,一度想要放棄,「那兩個月完全沒有舉球概念像一張白紙重新練起,每天教練都安排她拿著籃球,在場邊牆壁對指定目標托球8000顆,隊友練完才換我到場上獨自練習,因為很清楚自己很喜歡排球所以讓我堅持下去。」
楊怡真透露,以前學姊看到我練得太辛苦而落淚,讓她印象很深刻。
「很清楚高一排球聯賽第一次用舉球員的角色上場,當時技術還不夠成熟,被華僑高中打爆,當時(阿非)陳菀婷是華僑球員,很慶幸現在跟她同隊,不然又會再次被打爆吧。」楊怡真笑說。
接著楊怡真談到,沒想過她可以從乙組球隊選手到現在進入排球最高殿堂,最感謝家人的支持,不管練得多辛苦,家人都是我最好的依靠、身後的避風港,還有執教過我的教練,因為他們不斷的教導,才有現在的我。



皮皮——曾琬羚

〔記者張正邦/台北報導〕小學練跳遠,國中才加入排球隊訓練,台灣女排「皮皮」曾琬羚是全隊重要的主攻手,昨天總算有些擺脫低潮,幾次攻擊得手後振臂高呼,也讓現場球迷如癡如醉。



然而台灣女排熱機太慢,雖在第3局精彩逆轉,最後仍以12:25、19:25、28:26、18:25不敵南韓,今天與斯里蘭卡打5到8名的排名賽,日本與泰國、南韓與中國將進行交叉準決賽。
因參加在香港的亞洲東區錦標賽,曾琬羚較晚歸隊集訓,讓她經歷低潮,近期才調整歸位,「和張妤嘉從國中就一起打球,以為可以配合得很好,但還是差了一點。」
從國小畢業的身高153公分長到170公分以上,曾琬羚認為有靠排球「抽高」,但秩序冊上報175公分,她笑說:「應該沒有這麼高,也許是教練期待我長這麼高吧。」
台灣前兩局受制於壓力,打來綁手綁腳,第3局在地主觀眾的加油助威下,從最多落後7分苦追逆轉,總教練買謙宗感到可喜,但也認為最終落敗有些可惜。
買謙宗說:「原本規劃的主要自由球員林妙樺,在上月天津移訓時食指骨折,造成戰力很大的影響,很多球員都帶傷,如果全隊都健康並有完整集訓,應可闖進4強。」
隊長張妤嘉認為,排名賽會放鬆心態,享受比賽,「小學開始練球,當時根本沒想到自己能打國際賽,現在已經是美夢成真了。」

來源:http://sports.ltn.com.tw/news/paper/798210

雙胞胎哥哥——劉鴻敏

劉鴻敏(1993年11月10日),台灣男子排球運動員,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系 ,現為企業排球聯賽MIZUNO男子排球隊球員,雙胞胎弟弟劉鴻杰同為排球選手。


奪得亞洲U23男排賽銅牌的中華男排隊,陣中有一對帥哥雙胞胎劉鴻敏、劉鴻杰,這次也是兩人繼2010年世界中學生運動會排球賽後,再度攜手角逐國際賽,其中劉鴻敏還獲頒最佳主攻手,劉鴻杰傷雖受傷勢影響但仍有精采表現,可以說是臺灣排壇史上最強雙胞胎。

劉鴻敏和劉鴻杰目前就讀臺灣範大學運動競技系三年級,雙親都是花蓮阿美族原住民,兩人不僅長得像,體型也差不多,主攻手劉鴻敏188公分,體重85公斤,快攻手劉鴻杰189公分,體重82公斤,常讓人傻傻分不清。

兩人曾在2010年6月參加世界中學生運動會排球賽時,把裁判給弄糊塗了,其中一人被換下場時,裁判還以為他們犯規,教練只好把兩人找到裁判跟前解釋了一番,這下子裁判才知道原來兩人是雙胞胎。

這回兄弟倆同披中華隊戰袍征戰亞洲U23男子排球賽,感覺很不一樣,「可能是長大了吧,有更想拚的感覺,因為機會難得,我們默契又還不錯,眼神溝通就可以了,希望能拚進世界U23錦標賽。」美中不足的是劉鴻杰在練習時扭傷右腳,無法發揮最佳狀況。

榮膺亞洲U23男排賽最佳主攻手,劉鴻敏說自己其實沒想那麼多,「舉球員把球舉過來給我,我就盡我的能力好好處理,就這樣!」

四強對到上屆冠軍伊朗,中華隊先連贏兩局,再連丟三局,被伊朗逆轉勝,痛失世界U23男排賽以及冠軍戰門票,劉鴻敏說:「那場球超級遺憾,當下真的很難受。開賽前沒想什麼,因為打進四強了就放開打,但第五局時情緒有受到影響,打得綁手綁腳。」

那場球也讓劉鴻敏體認到:「得失心不要太重。」輸球之後,中華隊心情超悶,「晚上教練到每個選手房間安慰我們,要我們不要想太多,要向前看,才讓我們更有鬥志,把銅牌拚回來。」而同時入選世大運中華男排代表隊的兩人,也期盼能在接下來的世大運再締佳績。
 

來源:http://sports.ettoday.net/news/510837


中堃女排總教練——鄧衍敏(小牛)

「小牛」鄧衍敏不當教練,在第一屆無限盃親自披掛上陣。在賽場上許久不見的鄧衍敏身手依舊,多次飛身重扣澆熄重安螺絲的反攻氣焰,也讓現場爆出如雷掌聲。「和我們球員一起比賽很開心,今天隊員的表現也都相當不錯。不過我在場上不知道會不會讓他們很有壓力。」談到與自己一手帶出的北市大球員成為隊友感覺如何,鄧衍敏教練笑著說。
這一場比賽由重安螺絲對上小牛領軍的北市大。第一局北市大強攻奏效,以25:10順利拿下。第二局開局,重安螺絲防守手感逐漸加溫,接下多次對手的重扣,比分呈現拉鋸。然而北市大及時調整攻擊策略,靈活運用小球戰術使重安螺絲失誤增加,最終以25:17收下第二局,順利在無限盃賽事中開胡。
相較於北市大女排有固定練球時間,重安螺絲因為組成多元,難有共同練球時間,多是自主練習並在盃賽前徵求有空者參加比賽。也因如此,重安螺絲隊長謝伊涵笑說:「比賽第一局就是我們熱身時間,因為年紀大要熱久一點。」對於隊員第二局的表現謝伊涵相當滿意「因為我們熱身熱夠了。」
有趣的是,「小牛」鄧衍敏教練在其他盃賽多是以重安螺絲隊員身分出賽,重安螺絲球員看著鄧衍敏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打趣地說:「鄧衍敏在身邊是安全感,在對面是滿滿的威脅感。」遇上老東家,鄧衍敏坦言賽前就知道重安螺絲防守難纏並不好打,因此嘗試改變攻擊策略,果然收到效果,也讓球迷大飽眼福,一睹前國手的丰采。
來源:排球筆記

雙胞胎弟弟——劉鴻杰

劉鴻杰(1993年11月10日),台灣男子排球運動員,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系,現為企業排球聯賽MIZUNO男子排球隊球員,雙胞胎哥哥劉鴻敏同為排球選手。


小時候,我們和所有的雙胞胎一樣,穿著相同款式但不同顏色的衣服走在路上,讓大家都知道我們是雙胞胎;小時候,我們兩個小毛頭,有事沒事就坐在電視機前面,看著國外的職業球隊和國際賽轉播,幻想自己有沒有那麼一天也可以站在相同的舞台上,用自己的力量與他們一較高下。
原來,在不知不覺之中,站上世界的舞台早已成為了我們最大的夢想。
在去年一系列國際賽中我們都拿下了不錯的成績,從U23、世大運,到最後回到台灣在大家的見證之下拿下了隊史第一座亞俱盃冠軍。突然之間,蜂擁而至的報導開始一篇一篇的出現,大家都用「史上最強」、「黃金世代」來形容我們這批球員,用「驚奇之旅」來描述我們的旅程。但其實對我們來說,這或許更像是長久時間下來的一種肯定吧。
我們在高中的時候就接受著跟職業隊差不多強度的訓練,曾經有長達半年的時間都沒有在週末放過假,就更別說是回家了,我們只能在家人來學校探望我們的時候見到他們,其餘的時間都是在宿舍和球場中來回度過。不誇張,有幾次真的都快忘記自己的房間是長什麼樣子。
也就是在這個階段,我們開始懷疑起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努力,又為什麼要讓自己這麼累。還記得,教練在一次練習時拿出了籃球,要我們拿著它去練最基本的發球和高手,那陣子練起來真的滿肚子怨言,打起來手很痛,重量跟大小都不一樣也不好掌握,但一直到當我們再重新拿起排球時,卻突然發現自己手指的力量增加了,而排球也相對變輕了許多。
現在回想起來,雖然當時的訓練真的很辛苦也很嚴格,但至少我們看見了自己的成績,就算再怎麼辛苦也會努力想要在同屆之中拼個先發。累,就撐下來;不會,就硬練—就這樣天不怕地不怕的一路走了過來。一直到現在,當初最讓人感到有壓力甚至是抗拒的教練,卻變成了影響我們最深的人,從教練到朋友,聽起來俗氣,但他們也確實教會了我們在球場上的一切,也透過這些讓我們去了解那些以前從未想過的人生道理。




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一米九六——張良皓 #2

張良皓(身高194cm,最高打點320cm,攔網高度310cm)
目前效力於企聯中堃獵鷹排球隊,就讀於中原
大學二年級,是目前中華男排身高最高的球員之一。在就讀大成商工時就被選入中華男排國家隊17人名單,大一第一次次參加UVL就拿下最佳攔網球員,去年仁川亞運也首度披上中華隊戰袍,優異的身材條件以及左手的優勢讓他成為中華男排的後勢看漲的潛力股,當然長得帥也是他
令人無法忽視的優點啦。

出處:排球筆記

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

中華隊總教練——陳克舟

      「在逆境中學習成長,感謝人生中教導或指正過你的人!」這是企排目前唯一的博士生──中堃窯業男排隊教練陳克舟的座右銘。對球員的期許則是:「一位優秀的選手,能傳承下來最重要的不是球技,而是品格及態度。」
     
       就讀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博士班三年級的陳克舟,是繼「左撇怪傑」周德倫後,現今國內排球界少數的博士生之一,目前一樣在修博士班的排壇菁英還有「青蛙」余清芳和胡林煥等人。
       身兼中原大學副教授、中原男排、企排中堃窯業和中華男排隊教練,一根蠟燭好幾頭燒,怎麼還有時間修博士班?陳克舟透露,大學時就對訓練法及肌力體能訓練很有興趣,所以想再精進些。「只要有心,就一定找得到時間。」曾經有人以「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來形容運動員,陳克舟對此不以為然。「其實運動員的頭腦都不錯、反應都很好,當然,除了打球外,我認為運動員還是要花時間唸點書、見見世面。」
       不過陳克舟也說,每個人的情況和工作需求不盡相同,他不一定會鼓勵選手唸碩士或博士,「但多唸書、多多增進自己,多學一些跟打球沒關係的學問,都是好的,畢竟除了打球外,選手的談吐跟氣質,也很重要。」高雄囝仔陳克舟國小和國中時是籃球隊的中鋒,國中畢業時,屏榮高中(當時叫做屏榮商工)排球隊教練戴永達說服了爸媽,讓他到屏榮商工打排球,高三時選上中華青年男排培訓隊,就讀文化大學期間也入選中華男排培訓隊。企排元年,陳克舟披三商企業戰
出賽,榮膺第一循環最佳攔網球員,企排3年和4年
            (右)陳克舟                             則代表新竹力晶出賽。 
球員生涯退役後,陳克舟曾在文化大學當一年體育系助教,也在屏榮高中當過兩年男排隊教練,碩士畢業後28歲到中原大學當講師,接著到中華隊當訓練員,就一直當教練到現在,四年後升助理教授,目前是中原大學副教授。一路走來,陳克舟期勉自己「在逆境中學習成長,感謝在人生中教導或指正過你的人!」因為逆境可以使人更快長大,而也只有真正在乎你、希望你未來更好的人,才會願意花時間和精力,指導或指正你。


出處:http://volleyball.biji.co/2016/05/15/4424/

2017年4月5日 星期三

光頭神舉——黃培閎

黃培閎(Huang Pei-Hung)

TPE中華台北#17


        生於1990年9月17日,身高188,台灣男子排球運動員,位置為舉球員。2015年加盟西班牙排球超級聯賽Electrocash CCPH隊,成為台灣首位旅歐的排球選手。2016年退出台灣國家代表隊。

2016年11月7號,台灣男排靈魂人物「光頭神舉」黃培閎於個人臉書發文聲明退出男排國家隊,並已打包離開國訓中心。他說,唯有離開國家隊站出來發聲,才能讓外界知道排協體制僵化與不尊重專業等問題。這是繼射擊選手林怡君以來,第二位選擇退出國家隊以換取體制改革的國手。台灣男排穿著過短的球衣,一舉手下襬就可能觸網送分,而對手身高兩百多公分、舉手仍衣服緊貼,差異甚大。


出處: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B%83%E5%9F%B9%E9%96%8E

Sunny Wu——吳政陽 #15

吳政陽(Sunny Wu)

國訓隊#15


       生於1992/06/03,甲級排球企業聯賽國家訓練隊15號187公分的他在排球選手理不算高,
但靠著優異的彈跳爆發力,主打快攻手的位子「我沒有什麼特別的信仰,排球就是我的信仰」,不少人應該都有注意到,企聯場上有名選手,身上佈滿刺青,而在發球前都會輕吻他手上的球,這習慣也成爲他的招牌動作,他是Sunny 吳政陽。


2016年企聯下半季,吳政陽從長力男排轉入國訓隊,大家關心的莫過於是他心態與狀態上的差異與調整,面對著不同的隊友與環境,他仍表現得相當從容,「進入國訓隊後,適應的還算良好,隊員中也有幾位老隊友,即便有些新隊員不常一起訓練,整體的凝聚力都還是不錯的,在心態上也有點差異。比起之前在長力時,吳政陽自己會因為過於謹慎與壓力,有時在場上比較沒辦法放開打;但加入國訓後壓力比較沒那麼大,也更能夠放開了!」與眾多球員不同的是,吳政陽並非從小就開始接觸排球,而是到了高中才加入排球隊。被問到如果有機會重來,會不會再次踏入排球圈時,他認真思考後回答,「如果是以台灣目前的環境與模式來講的話,可能就不會選擇排球這條路了。」


吳政陽在某一次跳躍後著時,因為肌力的原因,導致膝蓋韌帶斷裂,經過了幾次手術與不斷的復健休養後,才有今天在場上依然活蹦亂跳的他,平常就致力於健身的吳政陽,在受傷後更是謹慎。「之前因為肌力不足的原因,著地後導致膝蓋韌帶斷了。現在知道問題點後,除了更加小心外,也更加專注在肌力與跳躍力的訓練。」
而對於未來的計畫,吳政陽表示一切都還難說,屆時若長力男排需要他的話,基本上會以回長力為優先;但同時如果有更好的發展機會,也不排斥往更好的機會走
目前在排球圈裡,講到吳政陽就會想到刺青,像是在左前臂刺上的阿嬤,就是他對於阿嬤無限的想念;還有胸前的「永不放棄」,也代表著在球場上,任何一顆球都不能輕言放棄。
「對於刺青,我認為身體是自己的,刺青這種東西是一輩子也抹滅不了的。如果不是非常具有意義的東西,我也不會想要紋在自己身上。在我身上的每個刺青,都是獨一無二而且具有特別意義的。」
出處:排球筆記

黃金左手——吳宗軒 #11

吳宗軒(Tsung-Hsuau Wu)  

MIZUNO男排#11  TPE中華台北#10

        

        生於1994/07/19,台灣男排選手,目前就讀於臺灣師範大學(碩一),效力於MIZUNO男子排球隊,左撇子,位置為副攻手,主打2號位。
       以優秀的突破攔網能力、刁鑽的攻擊角度、快速的步伐及節奏為武器,在國際賽上表現突出、攻擊成功率高,屢為中華隊上的得分王。

身高185的宗軒雖然在排球比賽中身高並不占優勢但是他攔網的表現真的很棒,除了在球場上帥氣的打球,比賽完後隊球迷們也非常好,他們打完球很累但是一定會跟每一位要拍照的球迷拍完照簽完名才休息。

台電隊長——張秝芸

張秝芸是新人嗎?非也!就是「小毛」張禎尹啦!張秝芸是於企排七年加入,九年缺席一年,11年以229分寫下個人新高,並榮膺最佳主攻手,是台電女排隊隊長。練射箭反曲弓、就讀中正大學的弟弟張誌清,今和媽媽一起到球場幫她加油! 男子組方面,台電連勝之路依舊暢行無阻,雖然在第二局讓長力男...